鐵道旅行一向是台灣熱門、受歡迎的旅遊方式之一,尤其是有著濃厚的歷史、人文與地方色彩的鐵路支線,淡淡的懷古思情,更是鐵道迷的最愛。2008年南投火車好多節活動的主要場地集集支線,沿線風光明媚、旅遊資源豐富,而遊客在旅遊的同時,也要對這條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鐵路支線、也是台灣鐵道觀光典範的支線有所瞭解。
集集支線的興建起源於經濟運輸的需要,1919年日本政府為興建日月潭發電場運送材料,興建由二水通往今水里鄉車埕之縱貫鐵路支線,於1922年(大正11年)1月15日通車。在集集支線未建以前,集集對外交通主要靠輕便車及挑夫運輸,運輸量少且轉運不便,集集支線鐵路興建後,集集支線火車通車初期以載運工程材料為主,不過隨後負擔起運輸沿線鄉鎮的旅客、香蕉、稻米、水果和木材的功能。1930年代正值臺灣香蕉外銷日本的黃金時代,當時的中寮、水里、社寮、秀峰一帶所產的香蕉,都在集集集散,再藉由集集支線運往台中等地外銷日本,為台灣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助益。
集集支線起點位於彰化二水,終點為水里車埕,總長29.7公里,與台鐵縱貫線一樣是1067公釐軌距的鐵道,集集支線順濁水溪北岸而行,沿途景觀從田園平野到綠意盎然的山區,沿途經過二水、濁水、龍泉、集集、水里、車埕等站,每一個站都各具特色,也是全台灣唯一橫跨兩個縣市的鐵路支線。值得一提的是,集集支線上最重要、也最具歷史意義的集集火車站,可以說是集集支線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,也是支線上最重要的景點。
來到位於集集支線上的集集火車站,是集集線鐵路的中心點,日治時期屬台中州新高郡,為地方行政中心,到了1933年(昭和八年),總督府將原車站拆除加以改建,採用純檜木建材,造極為古樸純厚,至今已有八十年之歷史,是台灣目前僅存之少數古老火車站之一,集集車站興建後,於1922年設立集集驛,1930年前後車站以檜木改建,風格十分典雅樸素,到了1991年降為招呼站,不過仍是南投縣內熱門的觀光旅遊、攝影、拍照的地點。
集集火車站也曾經面臨兩次危機,第一次是在1986年,台灣鐵路局以集集支線嚴重虧損為由,有意停駛並拆除集集線,所幸也方民眾與鐵道專家極力反對而免遭拆除的命運,到了1994年由前集集鎮長林明溱開始致力於發展集集鎮的觀光事業,加強車站綠化美化,並向國防部爭取到報廢戰車陳列於火車站前供民眾參觀,加上逐漸興起的鐵道旅遊,使得集集火車站逐漸恢復生機,也讓集集車站安然度過第一次危機。
第二次則是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時,集集火車站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危機,超過七級強震使得集集火車站瞬間變成斷垣殘壁,後來在集集鎮民與相關單位的努力下,從民間散發出來的旺盛的生命力,使得集集火車站再度重生,重建過程中為了分毫不差的重現集集車站的風貌,還專程從日本引進一套先進的電腦模擬技術,將每一根樑柱、每一處銜接點,都以最原始的建築手法完成,也讓集集車站恢復的原貌。
集集小鎮的純樸風光、集集車站的古樸懷舊,都讓人回味無窮,遊客可以規劃一趟極具深度的鐵道之旅,結合集集鎮的自行車、綠色隧道,以及水里的小吃、車埕的懷舊行程等等,隨著車箱的緩緩前進,也欣賞、品味台灣的在地風光。(攝影/范綱武)
南投火車好多節:
http://doodoo.travel-web.com.tw/集集深度之旅:
http://552.travel-web.com.tw/